| 索 引 號: | 11371726004495004C/2024-17509 | 分 類: | 政府辦公室文件 |
| 發布機構: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4 年 04 月 16 日 |
| 標 題: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城市防汛應急預案》的通知 | 發布日期: | 2024 年 04 月 16 日 |
| 文 號: | 鄄政辦發〔2024〕10號 | ||
| 內容概述: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城市防汛應急預案》的通知 | 效力狀態: | 有效 |
- 索 引 號:11371726004495004C/2024-17509
- 分 類:政府辦公室文件
- 發布機構: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24 年 04 月 16 日
- 標 題: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城市防汛應急預案》的通知
- 發布日期:2024 年 04 月 16 日
- 文 號:鄄政辦發〔2024〕10號
- 內容概述: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城市防汛應急預案》的通知
- 效力狀態:有效
鄄政辦發〔2024〕10號
古泉街道辦事處、陳王街道辦事處,縣政府有關部門:
《鄄城縣城市防汛應急預案》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4月16日
(此件公開發布)
1 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做好鄄城縣城區內澇防治搶險工作,規范城市防汛搶險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內澇防治搶險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山東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菏澤市城市防汛應急預案》《鄄城縣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鄄城縣城區積水內澇。主要包括:因大到暴雨或者河道漫溢造成大范圍積水內澇,交通癱瘓,危舊房屋倒塌,地下設施進水等事件,以及由此引發的斷電、斷水、斷氣等生命線工程事故;轄區重要防洪工程設施發生重大險情洪水溢流入城區等。
1.4工作原則
防汛抗旱工作實行各級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堅持以下原則:
(1)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2)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環境穩定作為城市防汛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采取綜合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內澇災害造成的危害和損失。
(3)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按照屬地為主、分級負責、層級響應的原則,做好防汛減災工作。相關部門依照本預案確定的任務,盡職盡責、密切協作、快速反應、形成合力、積極應對。
(4)預防為主、綜合施策。堅持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 完善防汛工程體系,突出防汛隱患排查整治,加強預案管理和物 資隊伍建設,強化監測會商與分析研判,健全預報預警發布機制,針對性開展演練,實現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的全鏈條融合。
(5)科學處置、安全第一。險災情發生后,堅持科學指揮決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開展險災情處置,嚴防次生災害 發生。處置過程中要始終將搶險救援人員和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時轉移受威脅人員。
(6)以專為主、專群結合。加強防汛搶險專業化隊伍建設,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將科學研判、快速處置、精準管控的 基本方略貫穿防抗救各環節,不斷提升防汛救災專業化水平。加強防汛宣傳培訓,健全群測群防體系,增強干部群眾辨災識災、 臨災避險、自救互救的意識和實戰能力。
1.5重點防護對象
城區低洼地帶、地下人防設施、地下車庫等
2 組織體系及職責
2.1指揮機構
為使城市防汛做到統一指揮、統一調度,行動迅速、有條不紊,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災害損失,縣政府設立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統籌協調、督查指導全縣防汛抗旱工作,根據縣政府對城市防汛工作的總體要求,成立鄄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設在縣住建局,并成立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也是城市防汛的指揮機構,負責組織指揮、統籌協調、督查指導城市防汛工作。
成員單位: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中與城市防汛相關單位為城市防汛成員單位。
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執行上級防汛指令,制定縣城市防汛系統各項防汛措施,統一指揮全縣城市防汛工作。根據需要,在本系統范圍內調配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和人員,做好人民群眾的生活保障、衛生防疫及恢復生產和家園重建工作。
2.2辦事機構
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設在在縣住建局,承擔城市防汛日常工作,人員組成:
辦公室主任: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于越(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成員)
辦公室成員:縣住建局、縣武警中隊、縣交通局、縣應急局、縣財政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縣發改局、縣水務局、縣公安局、生態環境局鄄城分局、縣教體局、縣衛健局、縣氣象局、古泉街道、陳王街道、縣消防大隊、縣自規局、縣工信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縣供銷社、縣房產服務中心、縣自來水、縣供電公司、聯通電信移動鄄城分公司、中石化鄄城分公司等部門的分管負責人。
應急搶險隊伍:住建局全體人員以及住建局應急搶險救援隊伍;成員單位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礎上,各自組建防汛應急搶險隊伍。
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團結協作,齊抓共管,共同做好城市防汛工作,分別明確相關科室和人員具體負責城市防汛相關工作。
2.3鄄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主要職責
(1)負責組織、協調應急管理和災難應急處置工作;全面了解城區內澇防治搶險各種信息資料,分析把握事態發展變化趨勢,及時做出應急救援重大事項的決策。
(2)負責制訂、指揮、協調城市防汛搶險應急制度和辦法。
(3)承擔轄區內社區、街道、小巷及住宅小區內澇防治搶險工作以及受災區域居民的安全避險工作,特別是低洼地區的居民避險、撤離及安置工作。
(4)承擔城區內雨水溢流口的排放與關閉管理工作、負責承擔及協調城區內泄洪閘門的開放與關閉管理工作。
(5)及時了解掌握汛期各類災害情況,根據需要向縣委、縣政府和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報告。
(6)組織開展災害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工作。
2.3鄄城縣城市防汛成員單位主要職責
縣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的防汛宣傳工作,正確把握防汛抗旱宣傳工作導向;宣傳防汛有關方針、政策、法規,會同有關部門普及防汛知識;制定應急新聞工作方案,組織新聞發布會,審核有關新聞稿件,開展防汛宣傳活動。
縣人武部:參加縣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協助縣政府搞好防汛抗旱的組織指揮。負責制定抗洪搶險方案,組織民兵力量配合地方有關部門完成搶修搶險、群眾遷安等抗洪救災工作。
武警中隊:根據汛情災情需要,擔負抗洪搶險、營救群眾、轉移物資、抗洪救災及執行重大防汛抗洪工作。
縣住建局:負責轄區內城市防汛工程的行業管理,負責公用工程的搶險組織管理。負責城市防汛工作建設和維修重建計劃的安排,做好汛期24小時值班安排,并號做記錄和匯報工作。負責控制轄區遭遇大到暴雨時,生態蓄水工程高度控制,保證轄區所有雨水口排泄暢通。負責做好平時轄區內的道路、排水等市政設施的檢查。負責內澇時對轄區街道的排澇、搶險和現場處置工作。
縣應急局:組織、協調、指導、指揮重大水旱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縣財政局:負責城市內澇防治基礎建設、維修重建、內澇防治搶險的資金撥付。
縣交通運輸局:負責為防汛搶險、抗災人員、物資、設備和受災群眾的撤離轉移提供所需運輸工具。
縣發改局:指導防汛抗旱規劃和建設工作;負責人防工程汛期安全工作,開展人防工程排水防澇設施的維護檢修,開展人防工程防汛演練,修訂完善防汛應急預案。
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城市燃氣、路燈、園林、環衛等市政公用設施的汛期安全監管工作,發生洪澇災害時開展城市管理領域全面巡查工作。
生態環境局鄄城分局:負責汛期環境保護的監管工作。
縣水務局:城區雨水管網均通過一、二、三支溝排入箕山河,在汛期河道水位偏高和極端天氣時,及時打開下游攔水壩或水閘,保障河道行洪通暢。
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負責維護防汛搶險秩序,確保汛期抗洪搶險、救災物資運輸車輛暢通無阻;依法打擊造謠惑眾和盜竊、哄搶防汛抗旱物資及破壞防汛抗旱設施的違法犯罪活動;協助做好處置因防汛引發的群眾性事件;協助組織群眾從危險地區撤離、轉移和安置,保護國家財產和群眾生命安全;交警大隊負責交通疏導工作。
縣教體局:負責做好本單位及城區學校防汛方案,排除隱患,確保學校和師生安全,嚴防重大事故發生,極端天氣需要停課及時下達停學通知。
縣房產服務中心:做好汛期房屋安全及住宅小區供排水管道排查,結合小區所在的街道辦事處、住宅小區物業,確保小區和地下車庫的安全排澇,確保業主的車輛安全停放,保證人民生活秩序的正常有序。
古泉街道、陳王街道:一旦發生災情,做好轄區內的社區、住宅小區等相應的應急工作,落實人員轉移和安置措施。
縣衛生健康局:組建城市防洪搶險醫療隊伍,負責發生嚴重內澇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負責組織衛生防疫、醫療救護及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工作;對重大疫情實施緊急處置,控制疫情發生、傳播和蔓延;開展衛生防病知識宣傳。
縣消防大隊:依托消防大隊組建消防救援隊伍;負責組織消防力量參加抗洪搶險、應急救援等城市防汛工作。
縣自然資源規劃局:負責提供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現勢地形、現狀管線等相關資料;負責將防汛排澇工程建設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規劃。
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協調組織有關工業產品應急生產供應,負責協調解決防汛搶險期間的通信保障。
縣商務局:加強災區重要商品市場和供求形勢的監控,防汛搶險期間加強對成品油流通監督管理工作。
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指導做好災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依法查處防汛搶險物資價格違法行為。
縣氣象局:主動及時提供中、長、短期和實時天氣預報及降雨實時測報,根據汛情實際及時發布氣象情況,保證汛期通訊暢通,及時交換信息,落實測報任務,為決策提供科學的氣象依據。
縣廣播電視臺:負責搶險救災新聞信息的宣傳報道工作;按有關規定報道、發布災害預警信息、災情信息和救助信息。
縣自來水公司:全力保障城區汛期安全供水。
國網鄄城供電公司:負責汛期電力設施、線網檢修等工作,保證汛期用電正常供電以及城市防汛搶險中的應急用電。
聯通公司鄄城分公司、移動公司鄄城分公司、電信公司鄄城分公司:負責所轄通信設施的防洪安全,保障防洪排澇工程、雨水情測報的通信聯絡,并優先傳遞汛情和防汛指令等防汛通信信息。緊急情況下,按照防汛指揮機構要求,移動通信要千方百計保障通信暢通。
中石化鄄城分公司:負責所轄供油設施的防洪安全工作,組織協調保障防汛油料的及時供應。
成員單位要制定防汛搶險方案,搞好防汛安排,備好充足物料,組織搶險隊伍,服從防汛抗旱指揮部以及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統一安排,確保安全度汛。在二級、一級預警應急響應后,確保全部到崗,統一接受鄄城縣城市防汛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調度。
3 工作機制
3.1會商機制
成立由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水務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氣象局等單位負責人組成的會商小組,在可能發生重大汛情災害時,進行集體會商,研究形成會商意見,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組提出召開緊急會議或專題會議、發布預警、啟動響應等防汛建議。
3.2 專家咨詢機制
組織縣公安、資規、住建、城管、交通、水務、應急、氣象等部門有城市防汛經驗的專家組成城市防汛專家咨詢組,根據需要召集專家組研判汛情,對城市防汛突發事件的發生和發展趨勢、救災方案、處置辦法、恢復方案等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評估,提出相關建議;專家組針對汛期各種險情,提供科學而有效的搶險意見和方案。必要時,根據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的要求,趕赴現場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4 應急準備和信息監測
4.1宣傳教育
加強宣傳,增強全民預防洪澇災害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做好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準備。
4.2組織準備
縣政府成立鄄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縣直各單位各部門應建立健全相應防汛組織,落實具體責任人,防汛隊伍和易澇區域的監測網絡及預警措施,加強防汛專業應急搶險隊的建設。
各成員單位強化屬地和行業管理責任,落實本部門、單位的城市防汛責任人,要落實河道、道路、橋梁、涵閘等重要防洪排澇設施的防汛責任人。各級城市防汛責任人必須按要求履行防汛職責,入汛后未經批準不得離開工作地區,必須24小時保持聯絡通暢;防汛關鍵期必須加強值守備勤,在崗到位;遇到災害緊急期必須進入應急崗位,全力投入搶險救災。
5 預防和預警機制
5.1降水預報
降水預報工作及災害性天氣預警級別的確定,由鄄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向各成員單位發布。
5.2預警級別
按照汛情城市內澇防治搶險性質分為四個級別。由低到高分別為一般(IV級)、較重(III級)、嚴重(II級)、特別嚴重(I級)四個預警級別,并依次采用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加以表示。
5.2.1藍色汛情預警(IV)
預報未來6小時雨量將達到20毫米以上、50毫米以下,城區危舊房屋漏雨。城區低洼地段開始積水,可能造成交通擁堵等現象。
5.2.2黃色汛情預警(III級):
預報未來6小時雨量將達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經達到5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續,城區危舊房屋嚴重漏雨,威脅居民安全。城區主要干道部分路段和低洼地區積水深度可能達到20厘米,局部地下設施進水,造成短時嚴重交通堵塞。
5.2.3橙色汛情預警(II級):
預報未來3小時雨量將達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經達到5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續,可能城區舊房屋倒塌。城區主要干道部分路段和低洼地區積水深度可能達到30厘米,地下設施進水,可能造成城市主干道中斷。
5.2.4紅色汛情預警(I級):
預報未來3小時雨量將達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經達到100毫米且降雨可能持續。城區主要干道部分路段和低洼地區開始積水,積水深度可能達到50厘米以上,造成大面積交通中斷或者交通癱瘓。
6 應急響應
6.1分級響應
藍色汛情預警(IV級):
鄄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成員、各街道辦、社區及沿街單位負責人帶班,人員到崗,24小時值班,確保通信暢通。鄄城縣城區內澇搶險隊做好重點地段防汛搶險,做好排除內澇搶險的準備工作。住建局及時打開閘門,并對低洼路段積水進行排水。
黃色汛情預警(III級):
在藍色汛情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領導帶班,重點內澇防治搶險部位責任人和相關人員加強現場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處置。根據強降雨發生區域、重點除澇部位及降雨趨勢,鄄城縣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檢查各成員單位領導上崗情況,詢查澇情、險情、災情,及時上報各自職責范圍內的水情、工情、險情等,并做好群眾安全避險準備,內澇防治搶險人員按照城市防汛應急預案,加強對重點內澇防治搶險的救護。住建局應急隊伍全員上崗,進行道路巡查,保證雨水口排泄通暢,做好內澇路段排水工作。交警大隊負責做好交通疏導并對部分積水路段和低洼地區進行交通管制。住建局應急隊伍全員上崗,進行道路巡查,保證雨水口排泄通暢,做好內澇路段排水工作。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開展城市管理領域全面巡查工作,組織相對應的應急救援隊伍。房產服務中心、陳王、古泉街道、組織物業對小區進行巡查,密切關注積水情況。陳王、古泉街道辦事處對各轄區內的城中村、小巷、街道等危舊房屋密切關注。
橙色汛情預警(II級):
在黃色汛情基礎上,內澇防治指揮人員、搶險人員全部上崗到位,防澇搶險預備隊伍全部一線待命。各類有線、無線通訊設備處于開通狀態。重大險情區域及時組織群眾安全避險轉移。提醒市民不要在低洼地帶或地下建筑停留。轄區內河道根據河道水位確定是否關閉雨水溢流口。相應淹沒區由各級、各單位行政領導按各自擬定的預案撤退人員,轉移物資器材。住建局應急隊伍全員上崗,進行道路巡查,保證雨水口排泄通暢,做好內澇路段排水工作;建筑及市政施工工地項目負責人立即進行現場巡視檢查,發現危險征兆,立即采取措施,配足足夠的水泵等排水設備,對積水部位及時排水,并保證工地用電安全;人防辦負責人防工程防汛工作,對工程出入口(通風口)用擋水板、沙袋等進行封堵,工程內部人員、車輛及時撤離。教體局及各學校24小時巡查、監測、預警,督促指導受威脅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停學、停課、停訓。供電公司派出檢修人員巡視,確保城市防汛搶險應急用電以及居民生活用電,必要時對部分區域進行斷電,應急響應結束后恢復供電。公安局負責依法打擊造謠惑眾和偷竊、防汛救災物資以及破壞防洪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交警大隊負責路面交通管理,保障運送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的道路交通安全通暢。綜合行政執法局加強開展城市管理領域全面巡查工作,加大重要路段及低洼路段巡查頻率,對大風大雨損壞的樹木、綠化、路燈桿、護欄及時處置,防止路燈、亮化等設施漏電,一旦超過警戒水位,可采取暫時關閉電源的方法,并結合天然氣公司做好安全供氣,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氣象局負責各大監測點安排應急值守人員,密切監測天氣變化,加強儀器巡視維護,主動及時向指揮部提供降雨實時預測,為指揮部決策提供科學的氣象依據。自來水公司落實好24小時值班值守,搶險搶修人員保持通訊,做到隨喊隨到,加強對施工工地管理,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嚴密監測設備運行情況,加強出廠水、管網水檢測,確保水質達標,保障城區安全供水。房產服務中心、陳王、古泉街道、組織物業對小區進行巡查,密切關注積水情況,重點關注地下車庫出入口、儲藏室出入口、水電設備等關鍵防御部位,根據各小區情況及預警信息可提前將沙袋放在地下車庫出入口等地勢較低的入口地方;一旦發生大面積積水、地庫進水情況,及時上報指揮部,利用防汛儲備物資進行排水,并做好小區車輛秩序停放,保證救援車輛通行。陳王、古泉街道辦事處做好轄區內的城中村、小巷等相對應的救援應急工作,重點關注低洼易積水地段及危舊房屋,如需轉移人員立即啟動轉移預案。通訊部門負責所轄通信設施防洪安全,優先傳遞汛情和防汛指令等防汛通信信息。衛生健康局組建城市防汛搶險醫療隊伍,加強值班與隊伍力量,車輛、人員24小時待命,加強急診力量,組織相關醫療衛生醫院和單位對傷病員的院前院內急救和轉運工作,為臨時轉移人員重點實施消毒和蚊、蠅、鼠類消殺工作,做好防疫工作;同時醫療衛生醫院及單位切實加強本單位內部防汛工作,做好對停電、停水和發生內澇的各項準備,確保醫療衛生工作正常開展。
紅色汛情預警(I級):
在橙色汛情基礎上,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在縣委、縣政府、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領導下,行政、企事業單位等組織各方面力量全力投入內澇防治搶險抗災工作。住建局應急隊伍全員上崗,進行道路巡查,保證雨水口排泄通暢,做好內澇路段排水工作;建筑及市政施工工地項目負責人立即進行現場巡視檢查,發現危險征兆,立即采取措施,配足足夠的水泵等排水設備,對積水部位及時排水,并保證工地用電安全;人防辦負責人防工程防汛工作,對工程出入口(通風口)用擋水板、沙袋等進行封堵,工程內部人員、車輛及時撤離。教體局及各學校加強24小時巡查,及時下發停學通知,督促指導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機構停學、停課、停止培訓,相關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做好受威脅人員轉移措施,必要時可強行組織避災疏散。供電公司派出檢修人員巡視,確保城市防汛搶險應急用電以及居民生活用電,必要時對部分區域進行斷電,應急響應結束后恢復供電。公安局負責依法打擊造謠惑眾和偷竊、防汛救災物資以及破壞防洪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交警大隊負責路面交通管理,保障運送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的道路交通安全通暢。綜合執法局加強開展城市管理領域全面巡查工作,加大重要路段及低洼路段巡查頻率,對大風大雨損壞的樹木、綠化、路燈桿、護欄及時處置,防止路燈、亮化等設施漏電,一旦超過警戒水位,可采取暫時關閉電源的方法,并結合天然氣公司做好安全供氣,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氣象局負責各大監測點安排應急值守人員,密切監測天氣變化,加強儀器巡視維護,主動及時向指揮部提供降雨實時預測,為指揮部決策提供科學的氣象依據。自來水公司落實好24小時值班值守,搶險搶修人員保持通訊,做到隨喊隨到,加強對施工工地管理,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嚴密監測設備運行情況,加強出廠水、管網水檢測,確保水質達標,保障城區安全供水。房產服務中心、陳王、古泉街道、組織物業對小區小區進行巡查,密切關注積水情況,重點關注地下車庫出入口、儲藏室出入口、水電設備等關鍵防御部位,根據各小區情況及預警信息可提前將沙袋放在地下車庫出入口等地勢較低的入口地方;一旦發生大面積積水、地庫進水情況,及時上報指揮部,利用防汛儲備物資進行排水,并做好小區車輛秩序停放,保證救援車輛通行;根據預警信息及災害發展趨勢,如達到安全轉移避險前提條件的,即依照人員轉移方案實施緊急撤離。陳王、古泉街道辦事處做好轄區內的城中村、小巷等相對應的救援應急工作,重點關注低洼易積水地段及危舊房屋,如需轉移人員立即啟動轉移預案。通訊部門負責所轄通信設施防洪安全,優先傳遞汛情和防汛指令等防汛通信信息,緊急情況下,移動通信要千方百計保障通信暢通。衛生健康局組建城市防汛搶險醫療隊伍,加強值班與隊伍力量,車輛、人員24小時待命,加強急診力量,組織相關醫療衛生醫院和單位對傷病員的院前院內急救和轉運工作,為臨時轉移人員重點實施消毒和蚊、蠅、鼠類消殺工作,做好防疫工作;同時醫療衛生醫院及單位切實加強本單位內部防汛工作,做好對停電、停水和發生內澇的各項準備,確保醫療衛生工作正常開展。人武部、武警中隊在發生重大洪澇災害下負責執行緊急任務,若出現大面積被淹、房屋垮塌、人員被困等緊急情況,應急隊伍按照“先人后物、先重后輕、先急后緩,確保安全”的原則,科學嚴密組織實施搶險。
6.2預案啟動
根據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氣象、成員單位等部門的預測預警信息,統籌分析災害影響程度、范圍和防御能力等因素,綜合會商研判啟動響應,由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啟動城市防汛應急預案。
預警應急響應三級、四級為一般性預警應急響應,所有單位人員停止休假,確保通信暢通,值班人員做到記錄完整。預警應急響應二到一級為較大和重大應急響應,內澇防治安全責任人迅速到崗,組織指揮有關單位或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6.3響應程序
(1)三級、四級預警應急響應后,鄄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成員、各街道辦、社區及沿街單位負責人應立即趕赴現場,按照災害現場的性質和情況,負責組織轄區社區、街道、小巷及住宅小區內澇的排澇、搶險和現場處置工作,并負責危漏房屋居民的安全避險工作。各成員單位及時并向城市辦公室及時匯報各自災情、工情等,密切關注雨情、汛情變化,出現各類內澇防治突發公共事件,及時上報。
(2)二級、一級預警應急響應后,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負責人應立即趕赴現場指揮,必要時按照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到達指定位置進行指揮。根據情況,各成員單位提前在重點內澇區域上崗到位,對已經出現較大或嚴重險情的區域,搶險隊伍全部到位,關注雨情、水情、汛情、災情、工情變化并隨時向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情況。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根據形勢發展,必要時向縣委、縣政府、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請示,轉入全面防洪抗災工作。
6.4報告內容
(1)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簡要經過、災害類別、房屋建筑類型、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
(2)災害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等。
(3)有關受損建筑等單位名稱,管理單位等。
(4)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等。
(5)其他需要報告的有關事項。
6.5應急結束
應急響應結束由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根據內澇災害排除完成情況,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
7 應急保障
各成員單位密切協作配合,嚴格履行職責,切實保證應急指揮信息暢通、應急物資和資金充足、技術裝備良好、現場救援及時、應急交通運輸暢通、供電持續安全、社會秩序穩定、醫療衛生滿足應急需求、社會緊急動員迅速有效等,確保城市防汛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開展。
7.1物資保障
城市辦公室、各成員單位、物資保障單位積極做好應急響應期間所需的物資,包括:工程機械車輛、搶險隊、塊石、沙、碎石、草袋、麻袋、編織袋、鐵絲、繩索、照明器材、油料、救生設備等。根據防洪需要,儲備鐵絲、編織袋、鐵掀、救生衣等。路燈、燃氣、自來水、電力、通信等積極做好應急響應期間供應。
7.2應急隊伍保障
各責任單位要在汛期(6月1日-9月30日)按規定保證落實搶險隊伍,時刻待命。應急搶險隊伍根據指令迅速到達險情現場,對險情進行緊急處置。
7.3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保障
城市防汛的重點險工險段或容易出險的防汛工程設施,應提前進行搶險人員和物資準備,當出現新的險情后,相關單位應立即派出搶險隊伍趕赴現場,進行搶修和加固。
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儲備常規的防汛搶險、救生、救災所需的機械、設備、物資、器材等,以滿足搶險救災急需。
7.4供電與交通運輸保障
供電部門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負責安排防汛搶險的供電以及應急救援現場臨時供電任務,確保供電的持續性和安全性。及時調度應急電力設備,為指揮中心和現場指揮提供電力保障。公安部門負責保障防汛搶險、救災物資運輸車輛暢通。根據災情需要,由公安交警部門實施交通管制,開通應急通道,確保搶險救災車輛暢通;對于已經形成道路行洪和被淹沒的路段、立交引道實行封閉,保障行人車輛的安全。出現大面積交通癱瘓時,公安交警按照預案規定進行緊急處置,疏導交通。保證防汛指揮車輛道路通行暢通。
7.5治安與醫療保障
公安部門負責汛期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城市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和城市防汛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保障搶險抗災工作的順利進行和社會的穩定。
醫療衛生防疫部門負責洪澇災區疾病防治的業務技術指導和處置;組織醫療衛生隊赴災區巡檢,負責災區、防疫消毒、搶救傷員等工作。
7.6人員轉移保障
因暴雨內澇,需緊急組織大規模人員轉移避險或異地安置。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所屬辦事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員轉移避險和安置工作。啟用應急避險場所安置受災群眾,調撥、供應應急救災物資。各成員單位積極配合辦事處做好人員轉移工作。
城市防汛應急領導小組視情派出前方指導組趕赴前線,指導、督促全力做好人員轉移避險工作,及時上報災情,調派救援力量支援做好轉移避險和安置工作。
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做好交通運輸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
8 后期處置
8.1水毀工程修復
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防洪水利工程、市政設施、鐵路、供電、通信、供氣、供水、房屋、人防工程、跨河管線等水毀工程設施分別由各相關產權部門負責修復、重建。
8.2物資補充
根據防汛搶險物料消耗情況按照分級籌措要求,及時將各類防汛物料補充到位。按照防汛物料儲備管理辦法,及時按照以物還物的方式向調撥單位歸還被調物資,及時充盈防治搶險物資庫存。
8.3善后處理
在內澇防治搶險工作結束后,各街道辦、社區、沿街各單位要認真做好善后工作。及時處理防治搶險期間遺留問題,實施災后重建。全面總結經驗和教訓并于20日內報上級部門。
8.4事故調查
(1)發生災害的工程基本情況,調查中查明的事實。
(2)災害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據。
(3)發展過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分析、評價。
(4)采取主要應急響應措施及其有效性。
(5)災害結論。
(6)事故責任人及其處理。
(7)各種必要的附件。
(8)調查中尚未解決的問題。
(9)經驗教訓和安全建議。
8.5調查評估
發生災害后,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對較大的災害進行調查評估,提出防范、治理、改進建議和措施。
9 監督管理
9.1宣傳教育
有關部門加強公眾防護宣傳教育,組織制定應對防汛突發事件的教育培訓計劃,編制公眾應對防汛突發事件的專業教材和應急手冊。
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等媒體,做好防汛、避險、自救、互救等常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市民防汛意識及應急基本知識和技能。
9.2應急培訓
要有計劃地對應急救援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培訓工作與實際相結合,采取多種組織形式,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做到合理規范課程、考核嚴格、分類指導,保證培訓質量。每年汛前至少舉辦1次培訓。
9.3應急演練
應急演練由鄄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組織實施。每年至少進行1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演練之前應制定演練計、確定演練時間、場所、參加單位、內容、要求,做好記錄和演練總結等。演練情況設置應根據真實現場的基本情況,盡量與實際相符,并考慮突發情況,即與現場發生的事故類型、各種可能的后果、現場的硬件設置相符。
9.4表彰獎勵和責任追究
對在處置災害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重要信息,或者存在其他工作失誤或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違紀違法行為以及延誤、妨礙防汛突發公共事件處置,造成重大影響的,由有關部門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相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0 預案管理
10.1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鄄城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城市辦公室解釋。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機構調整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以及應急處置過程中和各類應急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適時對本預案進行修訂。
10.2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魯公網安備371726020001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