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11371726004495004C/2022-05205 | 分 類: | 規劃解讀 |
| 發布機構: | 鄄城縣發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日期: | 2021 年 09 月 24 日 |
| 標 題: | 關于印發《鄄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通知的解讀 | 發布日期: | 2023 年 05 月 24 日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 內容概述: | 關于印發《鄄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通知的解讀 | ||
- 索 引 號:11371726004495004C/2022-05205
- 分 類:規劃解讀
- 發布機構:鄄城縣發展和改革局
- 標 題:關于印發《鄄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通知的解讀
- 成文日期:2021 年 09 月 24 日
- 發布日期:2023 年 05 月 24 日
- 內容概述:關于印發《鄄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通知的解讀
關于印發《鄄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通知的解讀
瀏覽量: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鄄城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鄄城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團結拼搏、砥礪奮進,全力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基本實現跨越趕超、后來居上目標。《鄄城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已經縣十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審查批準,并正式印發。
“十三五”我縣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十三五”時期,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搶抓“突破菏澤、魯西崛起”重大機遇,在“一年強基礎、兩年有突破、三年大變樣”引領下,各項工作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經濟社會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2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5.19億元,達到2015年的1.48倍,年均增速達到8.19%。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25億元,年均增長8.1%。
“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得到解決,174個貧困村均已摘帽,黃河灘區群眾實現全部搬遷安置,累計減貧14.1萬人。污染防治成效顯著,單位GDP能耗降低22%,PM2.5平均濃度由2015年10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56微克/立方米。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有力有效,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三大戰略”引領產業升級實現新突破。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大縣、新型工業強縣、文化旅游名縣”,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新興產業占比明顯提升。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新興經營主體加速涌現。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速增量,生物醫藥、智能家居、新能源、裝備制造等增長態勢良好。商貿物流、文化旅游、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新突破。鄄城縣城框架全面拉開,新城建設邁入快車道,綜合承載力顯著增強。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與菏澤中心城區聯系日益密切。
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企業獲得感、融入感明顯增強。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等改革試點成功開展。多措并舉推進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人回鄉、錢回流、企回遷”的“雁歸效應”初步顯現。跨境電商發展較快,開放型經濟進一步彰顯。
社會民生改善實現新突破。全縣多層次社會事業保障體系基本建成,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維持在80%左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
“十四五”發展的呈現新趨勢新特征。
《規劃綱要》發展指標共設置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5大類21項指標,指標的設置,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注重各項指標的指導性、精準性、可測性,力求充分體現“十四五”發展的新趨勢新特征,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充分體現菏澤發展的實際和特色。《規劃綱要》設置了“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等指標,以更好引導全縣深化動能轉換,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聚焦增進民生福祉和實現共同富裕,設置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城鎮調查失業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人均預期壽命等指標,力求覆蓋每類群體、每個階段,讓全體人民充分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21項指標中,包括13項預期性指標、8項約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主要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依靠市場主體自主行為實現。約束性指標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確保兜牢生態、安全底線。
為夯實規劃實施支撐,經多輪謀劃論證,《規劃綱要》共設置19個專欄,在產業突破、創新驅動、擴大內需、鄉村振興、生態文明、文化繁榮、改革攻堅、基礎提升、民生改善、治理創新等方面納入了各類重大工程項目。
“深入實施‘產業突破’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出構建“3+4+3”的現代特色產業體系,發展壯大三大戰略新興產業、提檔升級四大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三大新興服務業、推進產業園區平臺建設、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改造。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提出建設生物醫藥創新高地的戰略思路,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不斷壯大實用型產業人才隊伍,健全創新創業生態圈。
“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高站位、大視野、新理念,立足魯西南、溝通東中西、融入大格局,實施高質量引進來與高水平走出去相結合,在深度實施黃河戰略、融入菏澤城區發展、參與魯南經濟圈建設中展現鄄城新擔當。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分類推進,大力發展鄄城特色的現代農業,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打造魯西南地區鄉村振興“樣板”。
“深入實施‘生態文明’戰略,協同建設沿黃生態廊道”,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為引領,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筑牢生態安全格局,建設沿黃生態廊道,爭創沿黃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深入實施‘文化繁榮’戰略,綻放千年古縣文化魅力”,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主線,推動傳統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文化旅游名縣建設,綻放千年古縣文化魅力。
“深入實施‘改革攻堅’戰略,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鄄城版’”,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增強動力、激發潛力的關鍵一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最大限度釋放改革創新制度紅利,為打造開放鄄城注入更多的動力和活力。
“深入實施‘基礎提升’戰略,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支撐”,加快補齊信息、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短板,構建區域一體、設施配套、功能完備、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不斷夯實鄄城高質量發展支撐。
“深入實施‘民生改善’戰略,建設共建共享的幸福鄄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實施‘治理創新’戰略,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鄄城”,統籌發展與安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鄄城。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凝心聚力繪就發展新藍圖”,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能力,團結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凝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
在“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我縣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努力辦好民生事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魯公網安備371726020001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