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11371726MB2865905E/2025-00817 | 分 類: | 文化展覽講座 |
| 發布機構: | 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 | 2025 年 07 月 02 日 |
| 標 題: |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魯錦文化“織”進校園課堂,浸潤童心 | 發布日期: | 2025 年 07 月 02 日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 內容概述: |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魯錦文化“織”進校園課堂,浸潤童心 | ||
- 索 引 號:11371726MB2865905E/2025-00817
- 分 類:文化展覽講座
- 發布機構: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
- 標 題: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魯錦文化“織”進校園課堂,浸潤童心
- 成文日期:2025 年 07 月 02 日
- 發布日期:2025 年 07 月 02 日
- 內容概述: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魯錦文化“織”進校園課堂,浸潤童心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魯錦文化“織”進校園課堂,浸潤童心
瀏覽量:
為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血脈,讓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6月2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魯錦‘織’入課堂 文化基因‘繡’進童心”活動在我縣叢園學校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縣文明辦、縣文聯主辦,縣文化和旅游局積極支持配合,是我縣深化“非遺進校園”、推動傳統文化活態傳承的又一重要舉措。

活動中,鄄城縣中國魯錦博物館館長路維民化身“文化使者”,為學生們開啟了一場精彩的魯錦文化之旅。路館長精心準備,通過圖文并茂的PPT、生動的視頻展示以及趣味十足的互動游戲,系統講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魯錦的前世今生。

課堂上,古老的魯錦紋樣在屏幕上隨著指尖滑動徐徐展開。路館長娓娓道來,從寓意豐富的“棗花”、“貓蹄”等傳統圖案背后的故事,到經緯交織、一絲一縷中蘊含的復雜精湛的織造技藝,都深深吸引了在場的每一位學生。借助現代數字媒介,同學們跨越時空,沉浸式體驗了魯錦“一梭一世界”的獨特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一雙雙好奇的眼睛緊盯著屏幕,踴躍參與互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魯錦的種子悄然播撒進孩子們的心田。

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此次魯錦進校園活動,正是我局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特別是青少年教育體系的具體實踐。通過將魯錦這樣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引入課堂,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青少年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保護傳承的責任感。
未來,縣文旅局將持續深化“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積極探索更多元、更新穎的傳承方式。我們將聯合相關部門和單位,推動魯錦等優秀傳統文化以更加鮮活、更具吸引力的姿態融入青少年日常學習和成長過程,讓古老的技藝煥發新的生機,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共同守護好我們寶貴的文化根脈。



魯公網安備37172602000105號